牙醫推薦:北上洗牙週期同保養秘笈
近年唔少香港人會北上洗牙同做口腔檢查,時間彈性、選擇多,亦方便週末快閃。想北上又洗得安心,洗牙週期點揀、同日常保養秘笈係重中之重。以下用貼地角度,畀你一個清晰指南。
點解要定期洗牙?
- 牙菌膜每日都會黏喺牙面,未清走就會變硬成牙石,自己刷牙好難搞掂。
- 牙石同牙齦發炎係牙周病嘅主因,出血、口臭、牙肉退縮都會慢慢出現。
- 定期洗牙除咗去牙石,仲可以睇到早期問題,預防勝於治療。
洗牙週期點樣定?
牙醫一般會因應口腔狀況建議,粗略分:
- 一般成年人:每6個月洗一次牙,配合檢查。
- 牙齦易出血、牙周炎史:每3至4個月。
- 戴牙箍(矯正中):每3至4個月,保持矯正器周邊清潔。
- 吸煙/飲深色飲品多(咖啡、茶):傾向縮短至3至4個月。
- 糖尿病患者、長者、牙石特別容易積:由牙醫個別評估。
記住,週期唔係一刀切;第一次洗牙後,睇返牙醫點樣評估你牙齦指標,再定下一步。
北上洗牙前要準備乜?
- 資歷同衛生:留意診所有冇清晰資歷、感染控制流程、儀器消毒同一次性用品。
- 溝通同記錄:預先講清楚自己病歷、敏感、以前做過嘅治療;最好帶返舊X光、牙醫報告(電子版都得)。
- 預約同跟進:問清洗牙流程、需唔需要照片、如有牙周深清(根面平整)可能要分兩至四次做;安排好返港後嘅跟進。
- 交通時間:洗牙後牙齦可能會輕微敏感,行程唔好排得太趕。
北上洗牙同香港洗牙有咩要留意?
- 跟進距離:跨境跟進要靠通訊軟件,遇到敏感或出血持續,盡快再約或返港睇牙醫。
- 急症準備:如果洗牙時發現深層牙周問題,未必一次搞掂,要接受分階段治療,千祈唔好「求其一次過清曬」。
- 語言溝通:廣東話/普通話都得,不過術語要講清楚,例如「洗牙(超聲波去牙石)」、「拋光」、「牙周深清

」、「漂牙」唔同概念。
洗牙會唔會傷牙?
- 正規洗牙係用超聲波震走牙石,唔會磨走牙釉質。洗完覺得敏感,多數係牙石走咗,牙面本來就暴露,數日內會慢慢適應。
- 牙肉看落似乎「縮咗」,多數係牙石清走後輪廓真相重現,並唔係洗牙造成傷害。
洗牙後護理要點
- 24小時內盡量避開深色食物同煙酒,減少色素黏返上牙面。
- 溫鹽水輕輕漱口,幫助牙齦回復;唔好用過熱水或太刺激漱口水。
- 牙齦位可能會微出血,保持溫柔刷牙,幾日後會改善;如出血持續超過一星期,要再聯絡牙醫。
日常保養秘笈(牙醫推薦)
- 刷牙兩次:朝早同瞓前,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(刷毛45度對準牙齦邊,短距離震動)。
- 牙線/齒間刷:每日用,尤其緊密牙縫用牙線,較大牙縫用齒間刷;呢步先係減牙石關鍵。
- 舌苔清潔:輕刮舌面,減少口臭。
- 飲食管理:甜食、酸飲品要節制;飲完記得以清水漱口,等酸鹼平衡返先刷牙。
- 漱口水:有牙齦炎時短期使用抗菌型,日常可用溫和款;唔好依賴漱口水代替牙線。
- 早期信號要識:持續口臭、牙齦容易出血、牙肉退縮、牙齒鬆動、咬嘢位痛,唔好拖,盡快睇牙醫。
實用跨境小貼士
- 預約前問清楚:會唔會照X光、洗牙需時、是否包含拋光同口腔檢查。
- 時間規劃:最好預留30至60分鐘,洗完唔好即刻食太硬或太熱嘅嘢。
- 檔案留底:同診所講好點樣拎返報告,方便日後喺香港跟進。
- 旅程安全:如果計劃做進一步牙周治療,分階段+固定覆診最穩陣。
總結
北上洗牙唔失為一個選擇,但最重要係跟足牙醫推薦嘅洗牙週期,同做足日常保養秘笈。由你嘅牙齦狀況出發,3至6個月訂一次洗牙檔期,配合牙線、齒間刷同正確刷牙法,先可以真真正正擋住牙石同牙周病。記住:洗牙係維持口腔健康嘅起點,唔係終點;持之以恆,先係靚牙同清新口氣嘅王道。
